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之:发挥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贵阳

日期:2013/12/2 11:59:33

 2008-11-1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之:发挥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贵阳
 

    贵阳,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因“处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古代的贵阳盛产竹子并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贵阳地处亚热带,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山水资源异常丰富;清奇碧丽的母亲河南明河犹如一条玉带将主城区一分为二,辅以城区众多葱翠清秀小山,构成了贵阳城市绿化建设的基本框架。贵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古夜郎文化”繁衍于斯的各族先民祖辈,世代辛勤,努力创造,酿就了贵阳灵山、秀水、幽林、奇洞、古寺、苍园浑然一体的绝佳意境。

  贵阳是贵州省会城市,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型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物种多样、气候宜人,享有“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的美誉。自建市以来,基本保持山清水秀、山在城中、城在林中、群山环抱的生态环境格局。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之:发挥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贵阳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坚持不懈地把园林绿化工作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营造了天蓝、水清、山幽、地绿、景美、独具山水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2008年初,贵阳市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http://www.fjyl.net/public/helper/download.aspx?a=\2013\12\02\009fb36d-3eed-4e39-88c7-229645f69e1c&b=QQ%E6%88%AA%E5%9B%BE001.png&c=application/binary&d=1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贵阳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71%%,形成了山在城中的城市特点。贵阳市充分利用中心区现有118个山头资源,启动山体公园建设。目前,第一期工程建成观风山、卧龙山2个山体公园,第二期工程对相宝山、双龙峰等8个山体公园规划方案已通过省建设厅评审。山体公园分期分批建成后,不仅能大幅度增加中心区公园绿地面积,满足市民出行480米能有一处休闲、晨练和娱乐的公共场所的要求,还能使城市与公园融为一体,塑造贵阳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绿化特色,成为贵阳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一大亮点。2003年以来,贵阳市还新建了鹿冲关森林公园、金阳观山公园、金阳石林公园,投资4000多万元将位于城中心的河滨公园由封闭式公园改建为开放式公园,2002年~2006年投资1000万元对森林公园的马尾松纯林进行5期林相改造,对南郊公园等进行了改扩建。同时在寸土如金的城市中心区,新建大十字广场、甲秀广场、东山广场、阳明广场等10余个风格各异的绿化广场,增加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城市广场绿地率达到了69.5%。

http://www.fjyl.net/public/helper/download.aspx?a=\2013\12\02\c9d2fb49-1d75-407a-b21e-d83536cf7456&b=QQ%E6%88%AA%E5%9B%BE002.png&c=application/binary&d=1

 

  环城林带建设是贵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又一个亮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成了以环保林、风景林、公园为一体,树种多样、乔灌结合、林中有城、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景中有林,长70公里、宽1~7公里,总面积9067公顷的第一环城林带,形成了独有的森林景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2000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大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营造优良环境,提出再建一条长304公里、宽5~13公里,总面积8.8万公顷的第二环城林带。该项目于2000年启动规划,2002年至2005年实施建设,以营造2万公顷生态公益林为载体,以各具特色的六大主题公园为支撑,总投资9.8亿元。建设施行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开招标、引资建设的造林绿化新机制,共种植香樟、樱花、紫薇等68个树种,计1900多万株。第二环城林带的建成,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构筑了贵阳市又一道绿色风光带。

 

http://www.fjyl.net/public/helper/download.aspx?a=\2013\12\02\fe58b17e-5e03-4b0d-acb9-afac1f6cba56&b=QQ%E6%88%AA%E5%9B%BE003.png&c=application/binary&d=1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保护文脉、弘扬文化

  贵阳有着丰富的自然山水和森林景观资源。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建设城市的方针,贵阳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贵阳市绿地系统规划》、《贵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及贵阳市黔灵公园、河滨公园、南郊公园、东山公园、金阳公园、石林公园等公园总体规划,将山、水、林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创造富于魅力、个性独特的景观。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山水地形、森林景观与城市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城市规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的境界。

 

http://www.fjyl.net/public/helper/download.aspx?a=\2013\12\02\ef6d723d-b8f1-4414-b912-ea29d5867b46&b=QQ%E6%88%AA%E5%9B%BE004.png&c=application/binary&d=1

  一个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贵阳十分重视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先后对贵阳市标志性建筑“甲秀楼”实施了多次保护工程,对文昌阁、翠微阁、涵碧亭、阳明古寺、麒麟洞、圣泉等进行了保护性修葺,对黔明寺3万平方米的总体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挖掘城市的历史内涵,延续了传统风貌,延伸了历史文脉,成为融现代理念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在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的同时,收集、研究、整理和恢复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举办中国避暑季系列活动,向海内外展示了贵阳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特质。

 

 

    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有着近山、亲水、回归森林的本能需求,山、水、林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景观要素之一。穿城而过的南明河是贵阳市的母亲河,全长118公里。2001年5月,贵阳市投入巨资,全面启动南明河综合整治工程,目前10大系列44个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清淤57.1万立方米,总投入22亿元。

  南明河源头治理成效显著。在隆昌河、松柏山水库以上流域和花溪水库上游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近80平方公里,大大提高了花溪水库流域植被覆盖率,使上游水土流失和源头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

  整治工程完成了上游、支流和城区段总长99.28公里的截污沟建设,控制了城区段5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排放,基本建成污水收集系统。建成小河、花溪、二桥、金阳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5万吨的新庄污水处理厂及白云大山洞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同时还拟建金百污水处理厂。

 

 

  南明河综合整治工程遵循恢复自然生态与人性化相结合、统一性与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和改造了两岸绿化景观45万平方米。上游花溪河沿岸及十里河滩在保留沿岸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因势造景,形成绿柳依依、清流潺潺、山水映带的旖旎风光。在城市中心区沿岸增添绿景,增加驻留空间和健身步道,适应市民需要,创造更具亲和力的城市滨水环境。本着“一方水,一方绿,一方风俗”的理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了滨河帆影绿地、冠洲桥绿地等绿化环境,形成风格各异的溪水园、南明砚、民俗廊、斜阳谷、景石园、清心园、映月湾、民族广场“八景连珠”的绿化景观。完成52公里亮化工程,形成以甲秀楼为标志、总长16公里的亮丽景观长廊。完成民族风情、秀丽山川等5组大型城市浮雕组图,提高了贵阳市的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

  南明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完成,恢复了贵阳母亲河昔日的生机,实现了“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整治目标,全市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倡导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执政理念。贵阳市委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将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战略的突出位置,积极开展了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贵阳市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和《贵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的措施。2006年,按照节能设计的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工程计110项。新建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比例达到了43.2%%。其次,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彻底改变了原来“大草坪、大色块、大铺装”做法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绿化养护资金增加的现象,实现城市绿化建设以乔木为主,灌、藤、花、草合理配置;增加攀沿植物及其他藤本植物的绿化比重,利用城市有限的绿化空间,最大限度地绿化美化优化环境;充分利用山头自然资源,启动山体公园建设,2020年分期分批逐步将城区118个山头建成为开放式公园绿地,形成城市“绿肺”,促进了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

  贵阳的美,美在山、水、林,这是贵阳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是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贵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

 

 

 

  贵阳市是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和实施计划,贵阳市委、市政府年初公布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5年奋斗目标:到2012年,生态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三、二、一产业结构稳定形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5%以上,主要排放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天数稳定在95%左右,城市绿地率42.19%,绿化覆盖率4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

  今年,贵阳市政府投入8亿元,对事关贵阳市民饮水安全的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强力实施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净化、生物修复五大工程,有效控制“两湖一库”外源污染,实现水质根本好转。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中心城区建成“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贵阳市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市委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强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进程,力争把贵阳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附件:







Copyright©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绿化企业工作委员会 2014
电话:010-88082568   传真:010-58933918   地址:三里河路13号建筑文化中心C座6001室  E-Mail:chsl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