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系列之:西宁

日期:2013/11/7 11:58:34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汉、藏、回、蒙古、土、撒拉等众多民族的家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青海省省会,西宁的生态建设和城市园林是全省的示范和窗口,为青海省城市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气候等诸多因素制约,西宁市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宁的城市园林绿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西宁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扩市提位战略,提出了把西宁建设成为“山清水秀、人民富裕、文明开放”的具有特色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2003年,西宁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他们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大绿化建设投资力度,全面开展市区园林建设,道路水系绿化,南北两山风景林建设和郊县大环境治理,城市绿化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绿地布局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的绿化格局,大幅增加了城市绿地总量,提高了绿化建设和管理养护水平,使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今日西宁,犹如一座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文化大花园。纷繁灿烂,芳香四溢,令人惊异叫绝,令人沉醉忘返。   

  科学规划  突出特色  提升城市园林文化品位

  西宁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原则,着力体现高原城市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园林绿化规划、建设水平,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园林绿化体系。

  规划建绿,科学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0年以前,西宁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有20%%,人均公共绿地仅为4平方米。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西宁市根据原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要求和西宁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各类绿地范围和保护控制线,确定了以滨河绿带、绿色走廊为骨架,城区绿地为核心,两山风景林为背景的绿地系统格局。将绿化植物品种引进、古树名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并纳入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努力建设高原山水园林城市

  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地带,是黄河的源头地区。境内三川一水,四周环山,山体与谷地呼应,地貌丰富,风格独特。西宁市围绕“作道路文、唱山水歌、造特色园、创园林城”的主题,充分扩展绿地,完善园林设施,巧建景点小品,美化市容市貌,努力建设高原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以“增绿量、上水平、出精品”为宗旨,打造出百余处遍布全市的精品园林绿地。以三川一水为“纽带”,结合治理工程,贯穿全市河水堤岸建成200余公顷的滨河游园,与两岸建筑及桥梁融为一体,形成城市“风景廊”。以四周山体为“背景”,大力营造防护林,广植树木,建成了10.3万亩的山地防护林,努力形成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城市生态绿色屏障。发挥优势,挖掘内涵,提升城市园林文化品位

  西宁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仅注重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还特别注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一是坚持“文化建园”的道路和方向。西宁市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与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吸收新的理念。新建了文化公园、南凉虎台遗址公园、青唐城遗址公园、鲁青公园、湟水森林公园、西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等展现当地特色与历史文化主题的公园和景区。

  二是植物配置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培植乡土花卉、乡土树种。以市花丁香为主打品种,形成了丁香园、丁香街、丁香路、丁香广场等富有代表性的特色绿地。同时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完善保护措施,丰富植物景观。

  三是深化园林的意境,体现西宁文化的厚重感。把一些反映历史文化的诗文书画以不同的表现方式载入园林景观。在基本维持原貌的基础上,对馨庐(马步芳公馆)、山陕会馆、城隍庙进行了全面整修。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文化的发掘与提升,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缮,增加了游览景点。

  四是充分利用丰富的高原城市人文资源。自2002年以来,西宁市连续组织举办“中国?郁金香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体现了“以花为媒、政府搭台、经贸旅游唱戏”的宗旨,全面提升了园林城市的品位。每年8月在城市绿地广场组织和举办大型群众广场文化月活动,进一步拓展了西宁市民健身休闲和文化活动的空间,使文化与园林高度融合,塑造起“中国夏都”的良好形象。

全面整治  完善功能  提高城市环境建设水平

  创建园林城市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西宁市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为融资平台,5年时间,为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百亿元。新建道路40余条,市区立交桥3座,特别是昆仑大道、海湖北路等主干道的新建、扩建,使城市道路骨架进一步完善;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3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开展煤改气工程,燃气普及率达93.3%,大气优良天数达289天;完成黑泉水库引水工程建设和第七水厂建设,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9%;新建垃圾填埋厂3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从2000年开始,对三川一水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使市区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结合城市建设,新建、改建街头游园、绿地100多处,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全面整治了街道景观。对城市主要道路出口进行了绿化美化,对城市桥梁进行亮化,对主要街道上的楼房进行立面饰新和屋面平改坡,使生态面貌和市容景观有了较大的改善。

  西宁市加强园林基础研究,开展科技攻关。先后进行了青藏高原优势花卉产业化、青海野生植物引种驯化、良种繁育、植物病虫害防治、城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取得科研、科技成果50余项。同时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广泛开展了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自2003年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西宁市以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大生态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全民搞绿化,努力构筑以城区绿化为骨架、郊区绿化为依托、两山绿化为背景的城市生态体系。大力开展了“新建增绿,整治扩绿,拆墙透绿,庭院补绿”的四绿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至2007年底,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2225公顷,绿地率34.27%%;绿化覆盖面积2278公顷,绿化覆盖率35.09%;公共绿地78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3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是95.29%和80.43%,主干道绿地率达25%;生产绿地面积245.1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3.83%以上;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尽责率保持在80%以上。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西宁市在国民经济总量不足、可支配收入不多的市情下,立足本地自然条件,突出高原风貌,体现西宁特色,全力以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市人民无不击掌叫好。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年,西宁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从历史的苍茫和单调中挣脱出来,西宁市在一向以自然条件严酷而闻名的高原大陆上,用汗水浸润出这般饱含生机的大片绿色。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个挥别历史的跨越。其意义和内涵已不仅仅在西宁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本身,而是聚集了一个亮点,折射出青海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显示出青海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不甘人后、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化图片展

\

 


附件:







Copyright©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绿化企业工作委员会 2014
电话:010-88082568   传真:010-58933918   地址:三里河路13号建筑文化中心C座6001室  E-Mail:chsla@vip.sina.com